随着国际市场对小粒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,和国内南方市场日益增加潜在的需求,市场潜力大,比较效益好、经济附加值高,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,增加农民收入,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,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因此,种植小粒大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。
适于我省*四积温带大面积种植以及*三积温带下限搭配种植。该品种适宜5月上旬播种,9月中下旬成熟,公顷保苗22万株左右为宜。公顷用种量28-30kg。
该品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,适于平川漫岗地或中等肥力地块种植,避免低洼地块种植。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-120kg,尿素30kg,钾肥30kg,在大豆结荚鼓粒期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。成熟时适期收获。
近年来,小粒大豆国内外市场活跃,需求量不断增加。
随着国际市场对小粒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,和国内南方市场日益增加潜在的需求,市场潜力大,比较效益好、经济附加值高,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,增加农民收入,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,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因此,种植小粒大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。
大豆品种经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驯化培育,目前,除在高寒地区>lO℃年活动积温在l900℃以下或降水量在250 mm以下无灌溉条件地区不能种植外,凡有农耕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种植,尤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为集中,东北的黑、吉、辽三省和华北及豫、鲁、皖、苏、冀等地,长期以来是我国大豆的生产中心。生产较集中的还有陕、晋两省,甘肃省河套灌区、长江流域下游地区、钱塘江下游地区、江汉平原、鄱阳湖和洞庭湖平原、闽粤沿海、闽台西南平原等。
我国大豆分布很广,从黑龙江边到海南岛,从山东半岛到新疆伊犁盆地均有大豆栽培。根据自然条件、耕作栽培制度,我国大豆产区可划分为五个栽培区。
1.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 本区包括东北各省,内蒙古(自治区)及陕西、山西、河北三省的北部,甘肃大部,青海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。该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下四个副区:
(1)东北春大豆区。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,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平原地带。东*豆,产量高、品质好,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(2)华北春大豆区。包括河北中北部,山西中部和东南部,以及陕西渭北等地区。华北春大豆区的范围大体上与晚熟冬麦区相吻合,当地以二年三熟制为主。
(3)西北黄土高原春大豆区。包括河北、山西、陕西三省北部以及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。这一地区气候寒冷,土质瘠薄,大豆品种类型为中、小粒,椭圆形黑豆或黄豆。
(4)西北春大豆灌溉区。包括新疆和甘肃部分地区。年降雨量少,土壤蒸发量大,种植大豆必须灌溉。由于目光充足又有人工灌溉条件,单位面积产量较高,百粒重也高。 。
2.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本区包括山东、河南两省,河北南部、江苏北部、安徽北部、关中平原、甘肃南部和山西南部、北临春大豆区,南以淮河、秦岭为界。黄淮夏大豆区又可划分为两个副区:
(1)黄淮平原夏大豆区。包括河北南部、山东全部,江苏、安徽北部,河南东部。当地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。夏大豆一般于6月中旬播种,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。生长期短,需采用中熟或早熟品种。
(2)黄河中游夏大豆区。包括河南西部、山西南部、关中和陇东地区。本地区气候条件与黄淮平原相似,只是年雨量较少。小粒椭圆品种居多,另有部分黑豆。
3.长江流域夏大豆区 本区包括河南南部,汉中南部,江苏南部,安徽南部,浙江西北部江西北部,湖南,湖北,四川大部,广西、云南北部。当地生长期长,一年两熟,品种类型繁多。以夏大豆为主,但也有春大豆和秋大豆。
4.长江以南秋大豆区 本区包括湖南、广东东部,江西中部和福建大部。当地生长期长,日照短,气温高。大豆一般在8月早中稻收后播种,11月收获。
5.南方大豆两熟区 包括广东、广西、云南南部。气温高,终年无霜,日照短。在当地栽培制度中,大豆有时春播,有时夏播,个别地区冬季仍能种植。11月播种,次年3~4月收获。